定远名人政要 . 方维海
2014-11-19 00:00:00
个人简介:
方维海,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学院院长。方维海教授于 1978年 2月—1982年1月在安徽阜阳师范学院化学系读大学本科;1990年9月—1993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 9月—1995年9月在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5年10月—1998年8月在德国波恩大学理论化学所,洪堡学者;1998年8月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
本报讯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3年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方维海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中科院化学部今年新增的9名院士之一。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中科院今年选举产生了5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9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理论化学新生代领军人物方维海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方维海是中国理论化学新生代领军人物,长期致力于理论与计算光化学研究工作,其学术造诣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作为光化学反应这一重要前沿理论方向的国际知名学者,他和合作者发展了理论方法,曾将有效单电子旋轨偶合算符和分子中原子近似方法相结合,在从头算MR-CI水平上,研究自旋禁阻的热解和光解反应。在绝热和非绝热反应速率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已在J..Am..Chem..Soc.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近年来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分子光解离反应机理,尤其在势能面交叉点的优化方法和应用于具体的光化学反应中,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解决了激发态结构和动力学的一系列挑战性问题,多次预测重要光反应机理,并为实验所证实。
由于在光反应微观动力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方维海多次应邀为Acc..Chem..Res.等国际刊物撰写综述文章。他主持了数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和重点项目,两次受聘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多次受邀在重大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2003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两次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又能当院士,又能当院长”
88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刘若庄,是方维海的授业恩师。1990年,方维海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正是拜在了刘若庄的门下。刘若庄眼里的方维海,勤奋聪明,目前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刘若庄介绍说,入学后,方维海就对理论化学着迷了,如饥似渴地边学习、边思考,“一周总有两三次,晚上去我家里请教学习,在书房里直到把心中的疑问一一解开才离开”。“又能当院士,又能当院长”是刘若庄对方维海的评价。他说自己是个搞学术的人,不太擅长行政工作,方维海既能钻研学术,又能做好行政,这一点让他颇为赞叹。
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化学学院年均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到10项。方维海担任院长后,主持制订了一系列经费申请的鼓励政策,将学院科研发展带入了快车道。2008年至2010年期间,在总人数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学院年均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增加到17项。2011和2012两年,化学学院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更是达到43项,年均超过20项。
“大局观念特别强,工作善于抓重点;眼光长远,能够兼顾到各方面”,化学学院分党委书记卢忠林高度赞许方维海的工作。“大家眼中的方老师,学问好,待人谦和,对事不对人,不计较别人的态度。”卢忠林说,院里的各项考评工作,方维海都能做到公正公开,坚决反对暗箱操作,“方老师曾经说过,‘不能保证自己天天做好事,但是可以做到绝不干坏事!’”对年轻人的扶持“不含糊”
学院建设重在人才。“方老师在引进人才方面力度很大,毫不含糊”,卢忠林说。近年化学学院引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位,“长江学者”1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位;学院还专门设立新教师科研启动经费,为新入职的教师迅速进入角色提供帮助。“方老师关心引进人才的生活和工作的条件,力所能及地提供各种方便和帮助,和引进人才做朋友,使杰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祖莉莉教授刚到师大时,没有太多的科研基金,而建设一个实验室,不仅需要大量经费,而且申请资金周转时间也很长。当时方维海正主持化学学院的985平台,为了帮助团队新成员快速发展和建设光化学新学科方向,“他就从申请到的教育部创新团队的经费中,拿出经费来帮助我购置激光器,建设实验室”,祖莉莉如是说。这些年,祖莉莉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突出进展。
2011年来到北师大的侯国华副教授,在科研、招生、生活上都得到了方维海的大力支持。“方老师从不计较学科的区别,他对年轻人的扶持,不存在局限,对于各个领域的年轻老师都给予了同样的支持。”“五年能出一个成果就不错了”
“他把绝大部分时间放在教学科研和对研究生的培养上,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化学学院教授刘亚军说。硕士生张蔷蔷家住北京,寒假前把东西落在了实验室,大年初三回来拿东西,发现方维海已经在实验室工作了。“方老师自己用的那台电脑至少得有6年了吧,鼠标和键盘都不好使了。”虽然个人生活非常节俭,但是他对学生却是有求必应。“只要是我们做实验需要用的仪器,方老师都会给我们买。我和其他学校的同学也交流过,我们的硬件设备是最好的”,博士生王红娟说。
教书育人重在言传身教。方维海把学生当做未来的科研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培养,并不看重学生能为自己的研究小组做多少贡献,对学生的科研成果数量也不做硬性要求。他重视的是对学生踏实求真的科研精神的培养。博士生刘丽红现在主要做理论研究,理论研究相对枯燥,方维海一开始就告诉她要做好思想准备,要坐得住冷板凳,“五年能出一个成果就不错了”。
方维海推动学院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2006年以来,化学学院教学方面取得许多零的突破,物理化学学科成为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实验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本科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3项,北京市精品课程5项;涌现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名师奖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整个学院都非常兴奋“方老师当选中科院院士实至名归,是中国化学界对他科研成就的认同和肯定”,刘亚军表示,作为方维海科研团队中的一员,“对团队的未来充满信心”。
侯国华描述了获悉方维海当选院士之后,化学学院的喜庆气氛:“大家奔走相告,我们整个学院都非常兴奋、很期待,大家可以说是干劲十足”,他说,“有一个好的团队带头人,我们走得也会很顺利、很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