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北京定远商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商会公告:

商会公告

首页 > 新闻动态 > 商会新闻 > 定远县政府市场齐发力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定远县政府市场齐发力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2015-04-22 10:48:56

    “以前是水到地头,能看上用不上。现在是废塘、旱塘变宝塘,废沟废渠成了流金淌银的黄金道,想用就有水。”说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前后的变化,安徽省定远县张桥镇北姚村土地承包大户兰传友有着切身体会。

  定远县积极探索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广泛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市场联手发力,彻底疏通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扫除了水利死角。

  明晰产权

  抓住改革的“牛鼻子”

  人有恒产,始有恒心。“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就是明晰工程产权。”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表示。

  定远县水务渔业局局长李开飞告诉记者,改革伊始,社会投资者对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还存在一些顾虑,很少人愿意主动投资。该县制定细则,规范推行“两证一书”改革:新建和改造的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确定产权主体,颁发产权证;落实管护主体,颁发使用证;明确各方责任,签订管护协议书。

  定远县张桥镇陈户村村民李红如说:“有了这‘两证一书’,我就吃了定心丸。更使我没想到的是,我只获得了工程部分的产权,却拿到了全部的使用权。”

  几年前,李红如承包村里的一座小(1)型水库养鱼,每到水稻插秧季节,他常为水发愁。水库蓄水不足,不仅满足不了养鱼需要,连水库下游灌区用水都不能保证,灌区群众经常为抢水发生矛盾。原李关桥电灌站年久失修,李红如就自己架设简易提水泵站从马桥河提水到水库。可是简易提水泵站出水量太小,花费时间又长,李红如投放的鱼苗经常因为水库没有水,还没长大就卖掉了,连年养鱼连年亏本。

  2013年,定远县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奖补政策:原则上对群众塘坝扩挖、河沟清淤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按审计决算工程量的2/3予以补助,补助资金由县财政直接支付给项目实施主体。被“逼上梁山”的李红如筹资16万元,申请财政补助40万元参与了李关桥电灌站改造,拥有了一、二级提水站28.6%的产权。他又与水利中心站签订协议书,获得了工程经营权。

  在非灌溉季节,他从河里提水蓄到水库,为灌溉做好准备并进行渔业养殖;在农业生产季节,从水库放水优先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并免费为自流灌区内1088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灌区群众的用水矛盾明显减少,灌溉保证率由原来的50%提高至80%。李红如的渔业养殖也有近10万元的收益。“‘两证一书’保障了投资者和受益群众的合法权益,现在社会投资者很踊跃,像李红如这样争着投资的人越来越多。”李开飞说。

  工程建设

  政府社会投资者群众多方受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驱车行驶在定远县的田间地头,修葺一新蓄满一池碧水的小塘坝随处可见,或三五成片,或八九成串,镶嵌在绿油油的麦浪、金黄色的油菜花丛中。

  李开飞介绍说,这是该县大力推广的“一个泵站+压力管道+数个塘坝+几个水库”的“泵站串塘”模式,对小型集体泵站进行更新改造时,同步扩挖、清淤周边的塘坝、沟渠,再用地下管道,把星罗棋布的沟、渠、库、塘等串联起来,这样就实现了“水系连接,把水连通;以丰补欠,把水用活”。

  在实施过程中,定远县引进了PPP模式,政府按照“先建后补,多建多补”的原则,吸引村镇集体、养殖种植业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水者协会组织等社会投资者投资。工程建设期间,政府主导,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申报流程、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验收审计、统一奖补标准,规范社会资本自主建设小型水利工程。

  曾经因缺水而“骑虎难下”的种粮大户张海清就是这种建管模式的受益者。几年前,张海清在张桥镇南杨村流转1650亩土地种植水稻,连年干旱,连年亏损。就在张海清一筹莫展的时候,张桥水利水产技术服务中心站主动上门宣传“泵站串塘”模式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奖补政策。

  2013年,张海清投入13.76万元兴建岗头电灌站串塘工程。电站装机容量37千瓦,配备抽水设备1套,利用岗头二级电站从蔡桥水库提水,通过铺设地下管道,像串冰糖葫芦一样,将9个大塘串联在一起。工程总蓄水量29万立方米,满足了流转土地的用水。张海清一举扭亏为盈。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凯源粮贸集团有限公司更是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2012年,凯源集团流转土地近万亩,由于地处丘陵高岗,水利设施差,当年又逢特大干旱,4000多亩水稻基本绝收。“这给我们当头一棒,下定决心治水。”企业负责人说。

  公司启动了“四水联网”工程:通过“泵站串塘”,建成23口当家塘;疏通年久失修的渠道,从青春水库一年引水100多万立方米;从青春河引水,一年又是100万立方米;正在投资300万元,建设池河调水工程。“‘四水联网’后,可以确保2万亩农田旱涝保收。”企业负责人说。

  大投入带来大回报。2012年至2014年,政府投资1200多万元撬动凯源集团投资800多万元兴修水利。2014年,公司不仅增收500多万元,还为周边农户灌溉供水100万立方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致富能手还将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造福桑梓的善举。张桥镇前孙村有1.3万亩耕地,其中2000多亩处于岗岭地区,是水利死角,没有稳定水源,完全靠天收。村民芮继贵靠经营货车运输和农机服务发家致富,看到其他村“泵站串塘”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就萌发了投资农田水利造福乡邻的念头。

  急于“回报家乡”的芮继贵主动联系水利站,希望在前孙村实施“泵站串塘”工程,解决岗岭地区用水问题。在水利站的指导下,芮继贵出资修建前芮电站,从陈集河提水,通过铺设管道串联4口大塘,总蓄水量10多万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当地农业生产多年“靠天收”的局面。

  运行管护

  不用扬鞭自奋蹄

  定远县农民以前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一句民谣:重建轻管不维护,感动、激动、转不动。就是说水利部门在修建工程时,农民很激动,建成后很感动,由于有人用、无人管理,两三年后就不能使用了。

  社会资本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后,工程管护情况如何?

  种粮大户张海清说:“我的身家性命都压在流转土地和工程上了,我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管理工程。”“泵站串塘”工程建成后,张海清个人投入形成的工程产权属其所有,财政奖补资金形成的工程产权属于村集体所有。张海清拥有工程的经营使用权属,并按照定远县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养护标准负责工程的运行管护。“2014年工程刚建好,我就为周边老乡的近3000亩地提供了用水服务,卖了3万多元水。我相信,只要下功夫,工程就能管得好,用的时间就长,以后收益也会更好。”张海清笑呵呵地说。

  “精打细算”的张桥镇北姚村土地承包大户兰传友,更是在工程养护管理上费尽了心思。北姚村位于蔡桥水库上游,该村原有的小凡一、二级电灌站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2013年,兰传友了解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奖补政策后,算了一笔账:提水灌溉实行计量收费,一级提水灌溉收费标准是每小时90元,二级提水灌溉收费标准是每小时160元,投资该工程不仅能保证北姚村灌溉用水需求,电站还能保持微利运行。兰传友决定和另一位村民共同出资兴修小凡一、二级电灌站工程。

  2014年,小凡一、二级电灌站改造工程当年施工,当年受益。在张桥水利水产技术服务中心站的指导下,还成立了小凡电灌站用水者协会。兰传友说:“过去大小水事由乡村领导决策,群众掏钱出工,用的是‘大锅水’。成立了用水者协会后,由受益村民自己做主、自我管理,计量收费,多灌多拿钱,少灌少拿钱,不灌不拿钱。”

  电灌站在兰传友的精心管护下,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除了满足和保障自身土地农田灌溉用水外,还为周边近6000亩的农田提供用水服务。

  定远县水务渔业局局长李开飞告诉记者,定远县管护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是先织好了一张“网”,这张网就是覆盖全县的、以“中心站水利员、村级水管员、用水者协会会员”为主体的基层服务网络,靠基层服务,把好关口。然后再针对不同投资主体投资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落实不同的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目前,该县正在尝试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竞争参与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护。

  定远县通过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政府保障了粮食安全,社会投资者通过综合经营开发获得了投资回报,农民群众灌溉有了保障,实现了群众、社会投资者和政府三者共赢的目标。这种兼顾各方利益的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才能走得更快、更稳,也才能走得更远。

网站首页 | 商务资讯 | 联系我们 | 资料下载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 DINGYUAN CHAMBER OF COMMERCE All Righi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华扬天博

通讯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后辛庄立阳路临16号 电话010--61237571  皖ICP备2021003323号